1、練琴認真 。有的學生說是一天練一個小時的琴,但練琴時老是走神。怎么能練好呢?
2、識譜能力。 能力好的學生能單手彈出一首新的樂曲。能力差的學生有時連了好多遍還是斷斷續續的,而且還可能會談錯音……
3、音樂記憶能力。 能力好的學生可以在彈幾遍樂曲之后就可以記住基本的旋律和和聲結構。這對于作品的流暢演奏當然很有幫助。
4、模仿能力。 能力好的學生他可能不用去了解一些具體的理論,他就可以準確地模仿到老師對作品的表現和彈琴的手型。這在低年齡的學生中特別有效。
5、理解能力。 有的學生一點就明,有的學生教師說東他想到西…………
6、樂感。 樂感好除了影響對樂曲的表現,還影響到對作品整體感覺的把握。也會影響到學琴的興趣。
7、節奏感。 節奏感不好彈起琴來亂七八糟,影響到對音樂的感受,也會導致作品的流暢。而且如果樂曲的節奏彈錯了,那還談什么質量……
8、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對練琴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但也被許多學生所忽視。有的學生練琴是老是一下子就想雙手和起來練習。這也是連不好的。我認為準確的練習方法應該是首先讀譜,先不練而先把樂譜仔細地看幾遍,分析里面的結構、力度要求、升降記號等等。然后是分手把樂曲練得滾瓜爛熟(注意啊,是滾瓜爛熟,還應該包括對感情的表現的);然后再分段合手練習,對于彈不好的地方要單獨進行練習……
9、教師的素質問題。 爛竽充數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我想不說大家也知道。那是不練還好,越練越爛了。有的教師技術很好,但如果教學不認真那也不可能教出什么好學生來的啦。學生碰到這些教師,還想談什么質量呢?
如果上面這九個因素都具備或做得好的學生,我想他的學琴速度會是很快的,而且質量會很不錯。(記住,欲速則不達)